第六一三章再用杀手锏
书迷正在阅读:校园肉欲行(1V1 SC H)、快穿之女配是种马(女尊h)、暗黑童话 (NPH)、盛唐小炒、非法继承人、我在年代文寻宝暴富[八零]、不驯、给太子当婢女的日子(重生)、在星卡游戏里做灵媒(重生)、我为祖国点亮医疗树
??午饭间,谢昌云就把何雅君与苏联经济委员会和外贸部洽谈的情况了解得差不多了。 ??苏联的轻工业大部分都集中在莫斯科以西的城市,战时遭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同时由于战争造成了难以计数的伤亡,致使苏联的劳动力也出现了极度缺乏的状况,因而苏联的轻工业品和粮食生产量都大幅下降,供应十分紧张。 ??一位加入了苏联国籍的华裔翻译人员私下告诉何雅君带去的翻译,苏联目前每月人平均的粮食供给量才有十五点五公斤、肉类才有零点八公斤。 ??这是全国的平均量,如抛去四百多万军队较高的供应标准,到了普通百姓身上,供应量还要减少许多,以至于人们都在私下通过各种渠道设法弄到食品。 ??至于稍好一些的生活日用品更是奇缺,那个翻译家里想要买一块桌布都费了很大劲,他老婆想要一双半高跟皮靴现在还没有着落。 ??因此,苏联有关部门对以易货贸易从中国获得轻工业品和食品具有很大的兴趣,与何雅君谈得十分认真,基本上确定了双方可以用来进行易货贸易的物质种类。 ??市场上的情况好了解,但内部那些数据就相当难得到了。 ??谢昌云之前只料到了苏联的物资供应紧张,却没想到竟然紧张到了这个程度,不由暗自得意自己不但抢了一个先机,而且拿到了苏联又一个软肋,以这样的经济状况,苏联如果在欧洲和远东同时树敌的话,他根本对抗不起。 ??谢昌云也不担心蒋经国和外交部的官员听到什么。蒋经国一贯口紧,外交部那两位跟着出来一趟,估计以后就要借机投靠自己了,何况这样的操作需要有强大的背景和经济实力,其他人根本不可能拿下来。 ??饭后,谢昌云又与蒋经国几人就确认的谈判项目商谈了一会儿。虽然谢昌云对与斯大林的会谈已经有了底数、并不需要人配合,但顺带笼络一下人心、匀点功劳出去也无不可。 ??不过蒋经国从谢昌云和何雅君的对话中好像琢磨出了一些门道,最后若有所思的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弟妹上午出去这一趟功劳不小啊!” ??“那是!也不看是谁的夫人?我上楼慰问功臣了!”谢昌云甩下一句、洋洋得意的离开了客厅。 ??下午一点半,何雅君又去了苏联计划委员会,蒋经国三人和留下的一名翻译一起商量起了晚上会谈的一些细节,谢昌云则睡到了两点钟,然后向刚赶来的傅秉常和一名参赞进一步了解起了在苏联的中国人的有关情况。 ??晚上七点二十,谢昌云来到了克里姆林宫,除了蒋经国和傅秉常以及外交部欧洲司长以外,何雅君也被邀请而来。 ??这是莫洛托夫向斯大林提出的建议,因为根据苏联了解到的情况,谢昌云与罗斯福和丘吉尔的历次会谈,他的大夫人和三夫人基本都参加了,苏联也应该用邀请谢昌云二夫人参加会谈的方式,来表示愿意与谢昌云建立带有一定亲密程度的关系。 ??苏联领导人与谢昌云的会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做给美英看的。 ??斯大林与谢昌云的第一次会谈不欢而散之后,苏联高层就根据谢昌云的态度,对对华战略再一次进行了研究,在可采取的手段方面,把出兵占领中国东北和华北、在肉体上消灭谢昌云、扶持苏联在华代理人等都做了考虑。 ??但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军事上并无把握一击必胜、还很可能会陷入长期对华战争,而且任何对华过激的行动都会导致中国人对苏联的愤恨,还很有可能导致美国直接的介入,把中国彻底纳入西方阵营。 ??苏军总参谋部的推演结果更为悲观,要占领中国东北和华北,苏联至少要投入二百万兵力,并准备承受至少七十万人阵亡、远东主要城市以及铁路全部被摧毁的、莫斯科等欧洲城市可能会遭受原子弹袭击的巨大代价。 ??苏联的经济部们认为如果打一场没有任何国际支持的大规模战争,仅粮食一项就会使苏联最多支撑两年。 ??苏联情报部门认为即便谢昌云不在,陈济棠、何欣怡和廖广泽等也很快能够稳定住局势,并形成以陈济棠为军事领导人,何欣怡为政治领导人的新的谢系核心,并可在两年内集中至少二十七亿美元的财力、四百五十万以上的兵力投入对苏战争。 ??而且扶持起一个强有力的代理人不是短期内能够做到的。 ??所以大部分的苏共政治局委员倾向于采取一方面缓和与谢昌云的关系、一方面利用缓和为掩护来加强对中国的渗透、最终促使中国的意识形态演变的策略。 ??所以,今天斯大林采取的就是以缓和为主的姿态,在与谢昌云三个半小时的会谈中,因此双方较顺利的就一系列事项达成了的一致,不过最终还是没有躲过外蒙古问题这道越不过去的坎。 ??虽然要缓和对华关系,但苏联退让的尺度是对还没得到的利益可以暂时少得或不得,对已经到手的利益绝不会轻易吐出来。 ??“谢将军,蒙古人民革命党是无产阶级阵营的一份子,我们不会怕抛弃无产阶级兄弟政党。”斯大林用这句话表明了苏联已将外蒙古纳入了苏联阵营。 ??谢昌云拿着个玻璃杯在手中摇晃了几圈,然后把还在打转的矿泉水喝了一口,放下杯子道:“美国、英国、法国、西班牙、韩国、日本、越南等不少国家都有共产党,可是他们都是在野的,难道是被无产阶级阵营抛弃了吗?” ??斯大林道:“这不一样,蒙古是落后国家在苏联帮助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的一个典范,对今后无产阶级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谢昌云道:“斯大林主席,对于苏联编织的理由,我有一万个办法可以戳穿。但我不是来找你辩论的,而是要解决实际问题的。” ??斯大林道:“那我们就谈点实际的,蒙古的地位问题,只能由苏联、中国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三方来商议确定,任何无关国家和组织都不得介入。所以我们希望中国不要死抱着联合国的决议不放,应该与苏联和蒙古人民共和国一起寻找新的解决办法。” ??斯大林给谢昌云设了一个套,想让谢昌云承认外蒙古作为一个独立体的存在。 ??谢昌云根本不上这个当,当即指出道:“在中国眼中,不存在什么蒙古人民共和国,除了中国和蒙古族人民之外,任何国家都是无关国家。但是由于苏联已经在外蒙古扶持起了一个傀儡政权,而且还驻军外蒙古,所以我们才不得不与苏联讨论外蒙古问题,这并不是说明我们要让步,而是一个为寻求解决问题的务实态度,如果通过协商能够满足中国和外蒙古大多数人民的愿望,当然可以不必让联合国来参与。可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双方的立场相距太远,通过协商这条渠道根本看不到解决外蒙古问题的希望。没有的我们不必再谈,关键一点,苏军在年底之前到底能不能在外蒙古完成撤军?” ??面对谢昌云的步步紧逼,斯大林脸上立刻浮出了不悦的神情,但随即就恢复了正常道:“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面临的威胁没有解除之前,苏联有义务给予蒙古各方面的支援。” ??谢昌云道:“那我们就没有什么好谈的了。我建议两国明天就我们这次会谈签署一个备忘录,然后就结束我对苏联的访问。以后苏联如果认为还有必要重新谈判,那就要看我有没有时间了。” ??谢昌云又一次使出了中断谈判的杀手锏,而且表明了自己不在乎空手而归。 ??备忘录并不是协议,仅仅是对双方所阐明的立场的一个记录,不具有任何约束力,如果谢昌云被苏联正式邀请而来,最后只是带了一个备忘录走,那将创下外交史上的一个记录,作为邀请国的苏联会因根本没有诚意而遭到国际社会的耻笑。 ??请神容易送神难,东道主可不是这么好当的! ??“谢将军,我们之间已经进行了富有成效的会谈,可以把一致的事项先执行起来,对有争论的问题可以慢慢再谈。”莫洛托夫及时出面打起了圆场。 ??谢昌云摇摇头道:“我换一个说法,可以搁置其他问题,但外蒙古的问题必须谈清楚。当然,不谈也可以,那我们就要按自己的方式来解决了。至于是什么方式,我想我昨天已经对莫洛托夫先生说得很清楚了。” ??莫洛托夫道:“我并不怀疑谢将军的决心,但那样对中国和苏联都会是一个灾难。” ??谢昌云道:“如果是只顾及眼前的灾难而不顾长远后果,中国的抗战就不用打了。只要我们坚定了外蒙古必须回到中国的决心,对外蒙古你们是无法控制住的。所以我建议苏联也要考虑长远的后果。” ??斯大林看了谢昌云一眼,然后富有深意的道:“谢将军,你要想达到目的,你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 ??谢昌云不由笑了起来,“斯大林主席还有什么要价?我不介意听听。” ??莫洛托夫道:“我们希望能够尽快签订苏中和平友好条约,希望中国声明不与任何国家结成同盟关系、希望中国同意苏联作为亚洲国家参与亚洲事务。” ??谢昌云道:“就这些,还有没有了?” ??莫洛托夫道:“谢将军如果能够同意这三条,苏联将同意执行联合国关于蒙古问题的决议。” ??谢昌云道:“那好,我同意!” ??“昌云!” ??“谢副委员长!” ??谢昌云这个表态可把蒋经国和傅秉常吓得不轻! ??只听谢昌云又道:“既然苏联是以这三个条件为前提,那我就建议我们发表一个联合公告,把中国为什么要同意这三条的原因写清楚并予以公布,否则我们很难获得中国人民、亚洲和世界各国的理解。” ??莫洛托夫立刻道:“这是不可能的,谢将军!苏联不会同意发布这样一个公告。” ??谢昌云道:“很可悲!真实的目的竟不可告人,那我就要怀疑我刚才的答应是否太仓促了。这样吧,今天时间太晚了,鉴于苏联方面又提出了新的问题,我们需要有一个考虑过程,所以我建议今天的会谈就到这里为止。” ??与其说是自己要考虑,不如说是谢昌云留给了苏联一个根据自己今天的态度进行再考虑的时间。 ??斯大林马上接受了谢昌云的建议。 ??等谢昌云离开过后,斯大林对莫洛托夫等道:“谢昌云是个相当难对付的对手,他知道他的优势在哪里,知道我们担心什么和需要什么,他把中国国内的一切都稳定住了、对蒙古进行了有效的渗透、并且获得了联合国的支持才来跟我们谈外蒙古问题,使我们根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和可利用的机会。我认为事情既然已经无法挽回,那么就应该争取主动,除了坚持把联合国排除在外,其他的问题可以和谢昌云进行充分协商。同时要对蒙古局势变化所带来的影响进行全面估计。” ??莫洛托夫会意道:“好的斯大林同志,我们马上按你的决定制定新的谈判方案。” ??斯大林不相信谢昌云会有新的态度,但他也不能让谢昌云就这样离开苏联。